[氧气质量流量计] [coriolis质量流量计]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体系
距离2020年年底还有200多天,距离全国要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的最后期限也只剩下了200多天。
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至此,一个包含75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形成。
三年磨一剑,扫清技术障碍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思路,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分行业推进,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涉及重点行业的技术规范体系成为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的技术基础和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作为一项全新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没有先例可循。
早在排污许可制度设计时,当时的环境保护部研究编制了《排污许可制配套技术规范体系研究方案》,积极构建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体系要求内容,提出研究编制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以及配套的源强核算指南、可行技术指南、自行监测指南,并以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
2018年1月印发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环境保护部制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以及其他排污许可政策、标准和规范。同时,行业重点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也要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规定的核算。
各个编制单位、数十个行业协会、上千家企业,都投身到这一纷繁复杂却无先例可循的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中。
从2016年12月底,《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出台,到2020年3月30日第75个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发布,一个完整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形成。
三年半的时间,在生态环境部的领导下,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为核发登记工作建立起技术标准体系,为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打好了技术基础,更是在技术层面为核发登记工作扫清了障碍。
“这个规范体系,一方面为制度整合衔接提供了标准支撑,另一方面在行业管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管理思路,如钢铁、石化行业无组织量化管理,工业炉窑科学分类和许可排放量核算方法等。”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一位专家说。
规范编制注重创新性科学性,接地气谋长远
在这位专家电脑里有一个特殊的文件夹,里面文档序号由1一直排到50,这是一年多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修改的各种版本。
从1到50,他和同事们用了一年时间,跑了9个省、43家企业,公开征求了105家相关单位的意见,收到84家反馈意见。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规范在编制过程中,除国家有关部委、部内相关司局、直属单位以外,还会广泛征求全国32个省市、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意见,一般至少40-50个单位以上,收到的反馈意见多则千余条、少则上百条,至少修改十几稿以上。”
这名负责人还介绍,去年生态环境部通过修订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对于排放量占比高的制造类行业实施重点管控,对于排放量占比低的使用类行业实施一般管控,并形成了“源头管用量、过程抓措施、结果查执行”管理思路,有效管控了挥发性有机物。
这一切辛苦和努力都是为了让技术规范更加科学、规范,更接地气,更符合环保管理需要。
据专家介绍,调研组赴江苏、山东、四川开展座谈和现场调研期间,先后召开了6场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修订调研工作座谈会,三省15个主管部门和128家企业参加。“为了保证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我们分别发放了管理部门版、企业版、集团版(仅常规火电)的调研表格,收回了190份。”“这些调研和意见反馈让排污许可规范编制更科学、更接地气。”
酷暑炎炎,在企业实地考察的规范编制调研组人员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上到各种储罐,下到渗滤液处理站,前到垃圾卸料大厅,后到垃圾储坑,走遍企业每个角落,不惧酷暑,不怕辛苦,不嫌脏臭,不恐登高,只为全面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让排污许可规范更科学、更实用。
为了获取企业废气排放的真实数据,中国皮革协会划出专项检测经费,委托5家相关检测机构开展废气取样检测工作。“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为排污许可科学、严谨地顺利开展,同时保证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皮革协会鞋业专委会主任路华告诉记者。
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排污许可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大胆创新、小心求证,不仅让规范更科学实用,还兼顾行业特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每个标准都要根据行业特点,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要求。”专家举例说,“比如火电是第一个制定了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行业,要把许可证管理思路落实到具体的技术要求中,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又比如钢铁行业技术规范制定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排放口如何许可的难题,还要解决无组织排放量化问题;再比如炉窑,涉及上百个行业、几十个炉窑类型,还面临排放标准陈旧的问题;还有台账和执行报告规范,是创新性的,要落实制度整合衔接的具体要求。”
排污许可平台填报是排污许可规范得以应用的重要载体。为了增强排污许可平台填报的可操作性,规范编制人员到企业集中进行了试填报工作,逐项填报过程中充分掌握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排污许可规范应用更便捷。
[氧气质量流量计] [coriolis质量流量计]